湖北工业大学第十一届“感恩之星”——15级信科3班 李锋

发布时间:2019-06-17  阅读人数:

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

-------记第十一届“感恩之星”李锋同学

李锋,男,理学院15级信科3班学生。从刚入大学时的懵懂无知,到参加各种学科竞赛,由校内的科研立项创新杯到省级的大创负责人,再到全国的挑战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互联网+大赛,甚至世界范围内的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等,都出现了他和老师匆忙的身影。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在老师们的指导督促下,他一次性高分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大一时就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百强,组队参加华中地区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获得二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带领团队获得“创青春”浙大双创杯(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挑战杯湖北省金奖、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他专业知识过硬,在中文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基于RFID和大数据技术的智能电网用电调控分析》在省级期刊发表论文《沙滩太阳能浴室设计》,并成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负责人;与此同时,他也不忘自己的足球梦想,入选湖北工业大学足球队随队获得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西南大区军、作为队长带领理学院足球队在“湖工杯”足球赛中屡获佳绩;他注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入选“湖北省教育厅优秀大学生海外游学计划,前往美国加州戴维斯分校进行交换学习。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连续两年获得校一等奖学金,并荣获“大学生标兵”称号。如今大四的他,也始终心怀感恩的心,回馈母校,报答恩师,一路前行。

春风化雨 循循善诱

--大学生涯 恩师开启

进入大学,我接触的第一位老师是班导曾宇,炎热的九月刚刚报到入寝,班导就来到宿舍看望我们,起初见面我们就聊得很开了,在得知我来自甘肃,千里迢迢来汉求学,特意要我遇到生活和学习上的困惑时可以去找她。

军训结束后,在班导的鼓励下,我成了班委的成员之一,之后的日子和曾老师打交道很多,无论是遇到学习还是生活上的困惑,我都会和班导聊一聊,记得第一次聊起大学职业生涯规划,当时的我一片茫然,对于未来还没有任何规划,班导师便在办公室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职业规划课”,从大学的科研竞赛谈起,到未来的考研选择以及就业趋势,非常细致。正是在和曾老师的交流后,我开始为自己的未来规划,开始逐渐了解并且试着去规划我自己的大学生活学习模式,包括现在的目标都是在当时定下的。如今回首这三年,多亏曾老师的建议和引导,才会过的如此充实。

 

--学业引导 迎难而上

由于高中数学基础就不好,大一《高等数学》学的十分吃力。班导师了解到我的学习状况,主动联系到我,谈到《高等数学》作为公共课对于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后期数学建模大赛的重要性。她给我解答课堂中没有听懂的问题,鼓励我不要放弃,并且到大学要有一个良好的自学习惯。除此之外,我每次上《高等数学》课,都坐在第一排,并且经常去图书馆自习。根据曾老师的要求来学习,在期末考试中得到了九十多分的好成绩。

大一下学期由于我的数学成绩进步较大,班导师曾宇鼓励我作为队长组队报名参加华中地区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在比赛的前后曾老师时刻关心我们的学习进度,一起探讨数学模型建立。最终,我首次参加数学建模比赛,获得了华中赛二等奖。

大三上学期寒假,我参加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由于比赛时间是农历腊月二十七至二十九三天,这对归心似箭,回家团圆的学子的意志力是极大的考验。而班导师曾宇的话,却为我打入一针强心剂,她说:“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会和你一起坚守到最后!”正是因为班导师的支持,我倍感振奋。比赛前最后一天的晚上,我路过班导办公室,发现她居然还在争分夺秒地为我们修改建模论文。我们知道,曾老师的儿子才上小学,想必这个时候正盼着妈妈早点回家呢。润物无声,在这一刻诠释的淋漓尽致。我们团队也没有让班导失望,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的成绩。

言传身教 孜孜不倦

--科技创新 恩师引航

“天助自助者”,童亚拉老师用这句话勉励我,我始终会记得,这一切的收获,都是老师们为我开启的大门。大一的寒假短学期实践,我选择了童亚拉老师的项目:HTML-互联网网页前端制作。由于初次接触网页前端制作,很多知识点的疑问需要当面向老师请教,2016年的寒假,武汉下了大雪,天已经黑了,我发短信给童老师,请教关于程序调试的问题。没想到童老师还在学校,并邀请我去她办公室解答问题。敲门进去后,发现童老师还在批改我们前一天提交的作业,认真的对每个人的程序进行调试和编译。童老师放下手中的工作,很耐心地解答了我的问题。正是因为她的平易近人,才让我这个初入校园带着一身稚气的新生有勇气多次找她指导。正是因为童老师的辛勤付出,我的第一次寒假短学期实践获得了校级优秀,这极大地激励了我后续再次不断创新、敢于挑战的勇气。

大二上学期我突发奇想,想要制作一款气味分享平台。很多人不理解,甚至否定我,但我偏偏不服输,将这个想法告诉了童亚拉老师。在平时上课时,童老师慈祥的面容,和蔼的语气,让我感到十分亲切,课间我时常在她那里拷贝很多关于硬件方面的课件和资料。在听完我的描述后,童老师帮我理清思路,查找相关资料,并亲自为我制定相关计划,从Demo制作,到产品论文的撰写,逐字逐句帮我修正。老师的认真负责让我更加坚定了我撰写论文的决心,最终该项目取得了Sail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百强的好成绩。

大二下学期的暑假,武汉炽热的天气考验着每一个人的意志力,在童老师的支持下,我着手准备第二届“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也是更加严峻的考验,二万多字的项目计划书,三千多行的项目雏形代码,二十多页的答辩PPT,这一切也在考验着我的意志力。毕竟难度摆在那里,无数次想过放弃,童老师却在这时给予我最坚定的支持,逐句修改着我的计划书,细心指导程序测试工作,以至于到晚上十一点都顾不上吃饭。我们团队,争分夺秒地工作,三人小组时常靠咖啡和牛奶补充体力。从五月到八月,历时三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最终获得湖北省铜奖,并取得校级优秀短学期实践项目。也是在大二下学期,我同时参加了赴美交换学习。赴美之前,是童老师消除了我的众多疑虑,帮我修改相关材料并给我讲述她学生时代在美国学习工作期间的生活。赴美之后,童老师在线上关注我的学习生活状况,鼓励我在美国多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我很快的融入美国的学习、生活环境,这离不开老师学术指导和人文关怀,在美国我留下了19岁最美好的记忆。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大四上学期,我们团队获得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第十一届“挑战杯”)银奖的好成绩。如果按比赛的级别来分,“挑战杯”是大学里面级别最高的比赛,能参加这样的比赛,真的是我的荣幸,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恩师童亚拉教授。

早在2017年上半年,就开始了挑战杯的筹备工作前期是校内进行优秀项目选拔童老师和其他几位老师开始参与项目筹备指导工作中。
 不知多少通宵的夜晚多少个计划被否决重来,老师一直在背后给我们默默的支持,不言放弃。四万多字的计划书!为了赶进度,童老师熬夜批改,计划书上的批改痕迹淋漓尽致,并及时联系辅导老师。最终我们不负期望,获得了校金奖!一面对我们表示祝贺,另一方面,老师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有更大的理想,争取在省级和国家级比赛中再创佳绩。

2018年2月,我们得知省赛将于5月举行,于是一开学就投入了紧锣密鼓省赛备战。童老师不辞辛苦的奔波于家和学校之间,我清楚记得童老师得知我们下午要答辩的消息后,顾不上吃饭就从家里赶来听我们答辩;即使有时在校外培训学习,无法来到现场指导,仍与我线上联系,时刻要我把最新的评委意见反馈给她,帮我们分析
 527日,武汉理工大学参加挑战杯省赛,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拿到了“湖北省金奖”。一年的努力,这胜利的果实来的太不容易,团队几位女生下了激动的泪水。老师们在为我们参赛同学感到欣慰,为我们的付出表示感动。我知道,最应该感谢的人,应该是

11月3日,浙江大学,“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总决赛现场,高校精英云集于此,在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下,我顶住压力,最终摘得全国银奖,并在两百余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受邀参加高校特色项目路演,得到现场其他高校代表和评委的高度认可。

感恩的心 践之于行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很庆幸也无比感激大学里有这么多良师助我前行。而我在不断用实际行动,去帮助更多的同学,以回报母校。

“李锋,请教一下这道题怎么做、李锋,麻烦帮我调试一下这个程序错误...”,每次考试之前,班上的很多同学都会来找解答问题,尤其是在大二开设专业课以后,即使课业难度的加大,课下任务增多,但不论是电磁场与电磁波中散度和旋度的计算,还是数电模电的电路设计,都会帮同学们认真讲解。这对我也是一种帮助,无形之中也提升了自己。

还记得大二时,学弟学妹们刚刚加入学生会,对学生会的日常工作流程和校园生活比较陌生,而且很胆怯。在部门例会上,我主动破冰,将部门日常工作事项和学生会职责给他们进行讲解,并在理学院志愿者服务队中主动带领同学们走进敬老院,帮助老人们修剪指甲,打扫卫生,给老人们送去我们青年学子的关怀与温暖;与同学们一起义务卖报,利用筹集来的善款为学校周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购买学习用品;与同学们组织义务打扫校园活动,铲除校园“牛皮藓”,美化校园环境。而如今,学弟学妹们已经能够独立组织更加丰富的相关活动,看到曾经帮助过的学弟学妹现在能够独当一面,心里非常欣慰。

在进入湖工大的这三年里,虽然有过艰辛和苦楚,但更多的是汗水和成果,我也在努力去挖掘自己的潜能,使自己的每个细胞都得到磨砺。而今后我也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实际行动来回报母校和恩师们的的信任,用青春描绘梦想,用努力和拼搏和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