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存储材料与器件

发布时间:2025-09-11  阅读人数:


一、团队介绍

   胡培课题组长期从事能量存储与转换材料及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现有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5名。团队成员在“锂/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及器件水系锌离子关键材料及器件有机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及器件等研究方面累计发表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Energy Storage Materials在内的100余篇高水平论文,获得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企业横向项目资助,累计金额超5000万。


二、团队成员介绍

胡培工学博士,博导,中共党员,湖北工业大学理学院/芯片产业学院副院长,入选武汉英才优秀青年人才、3551光谷人才和十堰市科技领军人才;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长期从事能量存储与转换材料及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Advanced ScienceNano Energy等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 ESI高被引论文2篇,热点论文1篇,累计引用次数2000余次,单篇最高引用超1100次。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重大专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重点计划和湖北省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工程等省级以上科研项目7项;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累计30加入湖北工业大学后,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累计获得横向经费近5000万元,其中单个专利科技成果转化1000万元;带领团队攻克钠电正极材料关键技术瓶颈,性能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建成全球首条千吨级钠电正极材料产线,一年完成5轮数亿元融资;产品获韩国现代集团等头部企业订单,成为华为瓦特实验室和宁德时代重要合作伙伴,产品广泛应用于储能电站、低速电动车等领域,助力“双碳”战略落地。



梅菲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200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得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有机和纳米光电器件、新能源技术。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湖北省教育厅项目各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余篇。


周远明,男,201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获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理学博士学位。2022年受聘为湖北工业大学南湖学者学术骨干。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有机和纳米光电器件、新能源技术。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湖北省教育厅青年人才项目各1项,主持湖北工业大学绿色工业科技引领计划项目1项,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


蒋妍,女,2013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二次电池,尤其是锂离子及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合成、表征、优化的研究工作。主持并参与多项省部级以上的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及合作作者在权威期刊Adv. Mater.Energy Environ. Sci., ACS Nano, J. Mater. Chem., Phys. Chem. Chem. Phys., J. Alloys Compd.等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


代林娜,女,2022年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材料学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电池关键电极材料的开发,重点包括锰氧化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在锂-氧气电池中的应用、锂//钾离子电池。近五年来,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Nano ResearchJournal of Power Sources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蔡金龙2022年博士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材料学工学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光伏器件方面的研究,涉及非富勒烯电子受体的研发,薄膜微纳结构的多角度调控,光伏器件效率的提升NFAs材料的设计合成及高效率光伏器件的制备研究先后在Nat. Commun.Adv. Mater.Adv. Funct. Mater.J. Mater. Chem. A.Sci. China. Chem.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共发表论文6篇,多篇论文被选为ESI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申请发明专利1项,获实用新型专利1

彭卓,男,2021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材料物理与化学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高效能量转化材料;2、微流道散热器结构仿真与失效分析;3、基于微电子工艺的界面修饰技术。近五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Joun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Carbon,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论文十余篇。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厅青年人才项目,企业委托课题等科研项目十余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湖北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



周晓燕,女,2022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及器件涉及准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的结构设计-离子传输机制-电化学性能的构效关系及其电池应用研究,在新型多功纳米填料开发以及利用溶剂化结构精准调控准固体电解质和界面离子传输动力学条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近五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hemical Society Revew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Energy Storage Materials、《科学通报》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5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50,引用次数1000余次,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


李小惠,女,2024年博士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水系能源存储,包括电池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储能机理研究、水系金属负极的保护、电极与电解液的界面研究等。近五年来,在Energy Environ. Sci., Nano-Micro Lett., Chem. Eng. J., Energy Environ. Mater., ACS Appl. Mater. Inter.等权威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10余篇。


三、团队联系方式

联系人:周晓燕

联系方式 邮箱)zhouxiaoyan@hbut.edu.cn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8号湖北工业大学理学院


四、主要研究方向

方向1:先进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

面向当今社会绿色能源、环境及电子市场的巨大需求,重点开展对新型电池体系(锂、钠、锌离子电池等)在实际应用中的基础研究,通过对电池正极、电解质、负极等材料的可控设计、系统调控及优化处理,实现高性能电池体系的有效研发,深入探索新型先进电池体系的装配与测试技术,推动能源存储与转换器件的产业化应用。


方向2: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新能源光电子器件

   面向现代社会对高效能源转换与存储、先进电子器件的迫切需求重点开展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新能源光电子器件的前沿研究。通过对半导体材料的结构设计、性能调控,以及新能源光电子器件中各功能组件的优化整合,实现高性能半导体与新能源光电子器件的创新研发,深入探索其制备工艺与测试技术,推动相关技术在能源、电子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


五、主要研究成果

1. 代表性论文(部分

(1) X. Zhou, Y. Zhou, L. Yu, L. Qi, O. Kyeong-Seok, P. Hu* (通讯作者), S. Lee,* C. Chen*, Gel Polymer Electrolytes for Eechargeable Batteries Toward Wide-temperature Applications.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2024,53, 5291-5337.

(2) L. Hu*, P. Hu*(通讯作者), Q. Zhang, J. Cong, W. Su, Y. Ren, Y. Kong, J. Zhang, Z. Li, Y. Huang. High-efficiency NaCl Presodiation Agent for Sodium-ion Batteries.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2024, 104500.

(3) L. Dai, X. Zhou, Y. Yang, P. Hu* (通讯作者), L. Ci*. Ordered Porous Mn-co Spinel Oxide (CoMn2O4) with Vacancies Modulation as Efficient Electrocatalyst for Li-O2 Battery.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24,670, 719-728

(4) Y. Jiang, J. Lu,A. Xiang, X. Zhang, D. Liu, Z. Yang*, P. Hu* (通讯作者). Achieving Stable Copper Ion Storage in Layered Vanadium Pentoxide. Batteries 2023, 9(12), 572

(5) A. Xiang, D.Shi, P. Chen, Z. Li, Q. Tu, D. Liu, X. Zhang, J. Lu, Y. Jiang, Z. Yang* and P. Hu* (通讯作者). Na4Fe3(PO4)2(P2O7)@C/Ti3C2Tx Hybrid Cathode Materials with Enhanced Performance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 Batteries, 2024, 10(4), 121

(6) P. Zhang, X. Zhang, D. Liu, A. Xiang, J. Lu, Y. Jiang, Z. Yang , P. Hu* (通讯作者). One Pot Synthesis of Ammonium Rich Nickel Hexacyanoferrate as Stable Cathode Material for Ammonium-Ion Batteries. Batteries Supercaps, 2024, 7, e202300546

(7) J. Chen, L. Dai, P. Hu* (通讯作者), Z. Li. Facile One-Step Heat Treatment of Cu Foil for Stable Anode-Free Li Metal Batteries. MOLECUES, 2023, 28, 548  

(8) Q. Huang, L. Dai, S. Zhang, P. Hu* (通讯作者), L. Ci*. Optimization Effect of Ag-regulated Ranganese Oxides on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Li-O2 Batteries. Catalysis Science & Technology, 2023,13, 6792-6798

(9) R. Rehman, X. zhang, M. Chang, D. Qin, Y. Liu, P. Wei, C. Huang, B. Wang , F. Xiong, Y. Xu*, P. Hu* (通讯作者)J. Han, P. K. Chu*. Ni-Containing Electrolytes for Superior Zinc-Ion Aqueous Batteries. ACS Omega, 2022, 7, 38, 33942–33948

(10) H. Zhang, Z. Wang, Z. Chen, X. Zhang, Y. Zhou* (通讯作者), F. Mei,* (通讯作者). Impact of PEDOT:PSS/Ti3C2Tx Composite Hole Transport Layer on the Performance of Perovskite Light Emitting Diodes,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2025, 277, 120976.

(11) X. Cai, P. Tu, Y. Ai, H. He, P. Shen, Y. Zhou* (通讯作者) , F. Mei* (通讯作者). Preparation and Opto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Multi-color High Efficiency CH3NH3Pb(BrxI1-x)3 Perovsk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Materials Research Express, 2023, 10, 076301.

(12) S. Yu; K. Zhang, X. Ca, P. Tu, Y. Zhou * (通讯作者), F. Mei* (通讯作者).Enhanced Performance of Perovsk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via Phenylmethylamine Passivation, Micromachines, 2022, 13, 1857.

(13) D. Sun, K. Zhang, S. Mei, J. Xu, Y. Jiang, X. Xiao, Y. Zhou* (通讯作者), F. Mei* (通讯作者). High Performance Perovskite LEDs via SPR and Enhanced Hole Injection by Incorporated MoS2,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2021, 54, 214002

(14) F. Mei, D. Sun, S. Mei, J. Feng, Y. Zhou* (通讯作者), J. Xu, X. Xiao. Recent Progress in Perovskite-based Photodetectors: the Design of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Advances in Physics: X, 2019, 4(1), 1-30.

(15) J. Feng, D. Sun, S. Mei, W. Shi, F. Mei* (通讯作者), Y. Zhou* (通讯作者), J. Xu, Y. Jiang, L. Wu. Plasmonic-enhance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based on a Graphene Oxide/Au Nanoparticles Composite Hole Injection Layer, Frontiers in Materials, 2018, 5(75), 1-8 .


2. 专利(部分)

(1) 一种利用铁磷渣制备碳包覆焦磷酸磷酸铁钠的方法. 发明专利CN202410252281.3

(2) 一种可灵活调节压实和电性能的焦磷酸磷酸铁钠的制备方法. 发明专利CN202410214245.8

(3) 一种原位碳包覆的二氧化硅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发明专利CN201911355441.2

(4) 一种归中反应制备SiOx@C材料的方法及应用. 发明专利CN201911354202.5

(5) 一种造孔剂优化SiOx@C性能的制备方法. 发明专利CN201911199148.1

(6) 一种三元正极材料回收及再利用方法. 发明专利CN201911199939.4

(7) 一种无机氧化物聚合物复合电解质膜制备方法. 发明专利CN201911199151.3

(8) 一种核壳结构电池级无水磷酸铁的制备方法. 发明专利CN201911019972.4

(9) 一种高安全性生物质硅合成SiOx@C材料的制备方法. 发明专利CN201911019978.1

(10) 一种激光脉冲辅助制备复合金属纳米颗粒阵列的方法, 发明专利ZL 2017 1 1023348.2


3. 项目(部分)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2项,共计116万;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项,共计120万;

(3)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青年项目3项,共计20万;

(4)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10万;

(5) 武汉市自然科学基金探索计划(晨光计划),10万,

(6) 新能源材料校企联合创新中心合作协议广东粤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750

(7) 新能源装备智能化开发校企研发中心合作协议湖南中能智造科技有限公司600

(8) 锂电新材料校企研发中心合作协议广东粤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300

(9) 先进磷系材料校企研发中心合作协议贵州中伟兴阳储能科技有限公司300

(10) 动力型磷酸铁锂生产线工艺及关键技术开发宜宾天原锂电新材有限公司300

(11) 锂电材料联合实验室共建协议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0.


4. 奖励奖项

(1)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湖北省科技厅三等奖2019.

(2) 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共青团中央,一等奖,2024.

(3) 创新湖北·青力青为湖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共青团湖北省委,银奖,2024.

(4)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湖北省复赛高教主赛道,湖北省教育厅,铜奖,2024.

(5) 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湖北赛区),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湖北赛区)组委会,优胜奖,2024.

(6) 科创中国·湖北科技经济融合优秀项目,湖北省科技经济融合协会,三等奖,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