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发布时间:2024-05-13 阅读人数:

湖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前身源于1984年合并组建湖北工学院时成立的基础课部,1998年4月更名为基础科学部,2002年3月成立数理系;2004年6月更名为理学院。2019年6月,理学院牵头成立湖北工业大学芯片产业学院。2021年,芯片产业学院获批为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2023年,获批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

学院设有微电子系、集成电路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信计与统计系、数学课部和物理课部。学院承担全校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等各层次学生的数学、物理、电工学等公共课教学任务,以及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数学竞赛、集成电路创新大赛等重要学科竞赛的指导任务。学院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应用统计学、电子信息(集成电路工程方向)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开设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5个本科专业,其中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为湖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培养的学生数理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赢得了社会和用人单位广泛赞誉。

学院坚持“人才强院”。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46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6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127人,45岁及以下中青年教师102人,具有海外留学、访学经历教师45人。学院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部级及以上领军人才和学术带头人10人,“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2人,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1人,“湖北青年教学能手”1人。微电子系荣获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称号,数学课部党支部荣获湖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聘请了一批相关学科领域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高管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思想活跃、实力雄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院秉持“学科兴院”。学院积极响应国家芯片产业战略需求,聚焦“光芯屏端网”,主动对接湖北省“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光电子信息领域,有力支持湖北工业大学以绿色工业为特色的“135 +”学科发展战略,助力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等学科成功跻身ESI前1%。围绕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应用统计学科,组建了集成电路与维纳制造一级学术团队,成立了集成电路设计与微器件、微纳光学和信息存储、芯片微能源及系统集成、光芯片设计与制造等15个学术团队。依托李永熙院士团队以及人工量子二维材料实验室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构建起了基础坚实、理工融合、产教融合特色鲜明的“芯”学科体系。

学院坚持“教学立院”。学院拥有工信部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产才融合公共实训基地、大学物理实验湖北省教学示范中心,湖北名师工作室,是湖北江城实验室共建单位,构建了涵盖本科至硕士不同层次的一体化设计培养体系,致力于探索本科生培养的新模式。近5年,教师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一等奖1项,湖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学院获批6门省级一流课程,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重要学科竞赛成绩位居省属高校前列。近5年,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等省部级以上奖项500余项,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条件。

学院坚持“科研拓院”。学院拥有科技部/教育部“微电子与集成电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微电子与集成电路学科创新湖北省引智基地、湖北省能源光电器件与系统工程技术工程中心,建有国家首批中非联合实验室、“太阳能全光谱高效利用”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武汉市(中国-苏丹)新型光伏农业生态系统“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省级校企研发中心。近五年,荣获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1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武汉市社科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子课题)等20余项;发表的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近600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6篇,国际物理学顶级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1篇;获得发明专利近40项,出版专著和主编教材20余部。

学院坚持“国际活院”。学院以芯片产业领域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创新为动力,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苏丹、南非、马来西亚等国家的20余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固的长期合作关系;与英国诺丁汉大学、爱丁堡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韩国成均馆大学共同合作,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地方高校“微电子与集成电路学科”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已分7批次遴选出多名师生赴英美等国进行博士学位攻读、研究生联合培养和访学研究;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多次合作,开展“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为主题的“优秀大学生国际夏令营项目”。学院成功聘请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兰克奖(The Rank Prize)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等多位顶尖人才,大力引进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利物浦大学、巴黎第十一大学等海外知名高校毕业的杰出博士,促进师资队伍国际化发展。学院拥有武汉市“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政府间国际合作交流项目、教育部科技项目等多项省部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首批“中非联合实验室”、国家首批“中非伙伴交流项目”,建有“中国-南非光伏氢能联合研究中心”,科技成果斐然。

学院坚持“育人铸院”。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与理同芯”一站式学生社区驿站持续深入开展思想引领、习惯养成、学业辅导、文化建设、生活服务、安全防范“六位一体”的教育工作,育人质效稳步提升。现有在校生1747人,其中本科生1410人,硕士研究生337人,多次获评学校“考研优秀组织奖”“考研进步奖”“五四红旗团委”“优秀学生会”等荣誉称号,多名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湖北省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中荣获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近5年,硕士研究生就业率97.31%,本科生考研录取率34.61%、就业率97.32%。本科生就业包括华为、长江存储、阿里巴巴、腾讯等知名企业,考研学生大多就读美国南加州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波士顿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毕业生中涌现出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年度百强等典型。

                                                                                           (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25年9月17日)